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威廉希尔1996年获批应用数学博士点,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应用数学博士点、陕西第二个数学博士点、学校第一个理学博士点,201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此基础上,2014年9月获批建设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学科团队力量雄厚,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陕西省人才计划2人、陕西省师德楷模1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4人。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2600余万;发表中科院Ⅱ区及以上论文120余篇,入选ESI全球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论文1篇;获得陕西省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西安市科技二等奖1项,陕西青年科技奖3项,并获得多项省部级学会科研奖励。数学学科已毕业博士200余人,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4篇,并且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进入前25%。
招收条件
u 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u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u 取得博士学位三年以内,或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或由其它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u 能够全职在本站进行研究工作;
u 以第一作者在数学或相关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u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
u 紧缺薄弱学科方向可适当放宽入站条件;
u 公司博士毕业生不能进入与取得博士学位相同的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招收学科方向
u 基础数学
u 计算数学
u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u 应用数学
u 运筹学与控制论
u 其他相关交叉学科方向
岗位待遇
u 集团提供年薪14-16万,合作导师提供配套经费不低于2万/年;
u 陕西省提供生活资助3-6万;
u 陕西省提供各类项目资助;
u 公司科研启动经费≥2万元;
u 可以申请校内科研经费;
u 可依托公司申请国家和陕西省各类基金及项目;
u 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等项目,如入选,国家资助40万左右;
u 在站期间享受子女入学入托;
u 在站期间集团统一为入站博士后人员购买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
u 在站期间可以参加职称评审;
u 在站期间享受学校、学院的科研业绩奖励,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享受学校核心指标奖励;
u 优秀博士后出站人员可申请符合条件的专任教师岗位、专职科研岗位、“华山学者”岗位。
联系方式
u 电话:029-81891379
u 邮箱:hma@xidian.edu.cn
集团要览
威廉希尔(原西军电)坐落于世界文化历史名城中国西安,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u 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
u 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艰苦朴素”。
u 培养了16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高技术人才,产生了19位两院院士、120余名将军、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
u 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70公顷,图书馆馆藏文献约614万册。
u 院士4人、双聘院士15人、“万人计划”20人、长江学者30人、“杰青”14人、“优青”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1人
u 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u 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关于我们
公司现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数学学科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应用数学博士点、陕西第二个数学博士点、学校第一个理学博士点。数学学科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进入前25%。
u 专任教师近120人,博士率88.6%;博士导师16人。
u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陕西省“千人计划”2人、陕西省师德楷模1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4人。
u ESI全球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1篇。
u 近五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西安市科技二等奖1项,陕西青年科技奖3项。
u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资源课程2门、陕西省精品资源课程4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10余项。